當業(yè)內都在翹首期盼誰將成為PE(私募股權投資)投資A股買殼上市第一單時,記者發(fā)現,先行一步實現的,可能是項目公司被上市公司購并麾下。
目前,用友軟件(600588.SH)正在親密接觸達晨創(chuàng)投投資過的一家軟件服務相關公司,如果雙方最終達成合作,達晨創(chuàng)投將可以在實現換股一年后退出。
“如果你夠大,你可以選擇買下一家上市公司的殼;如果你還小,你可以選擇被一家上市并購”。IPO停滯時期,非主流的PE借殼退出呈現出的是雙面圖譜。
價格是關鍵
用友軟件2008年曾經花費5億元進行了4項國內并購,都是在領域內與用友有互補性和競爭性的企業(yè),根據用友總裁王文京的策略,2009年該公司仍將實施積極的并購。
由于投資收益的波動,2008年前三季度,用友的財務表現并不理想。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(yè)收入10.19億元,同比增長27%;實現凈利潤1.03億元,同比則下降54%。三季度單季,營收同比和環(huán)比分別增長和下滑了21%和20%;凈利潤同比和環(huán)比分別下滑了112%和123%。
通過并購業(yè)務,用友軟件給自己的業(yè)績持續(xù)帶來了一些亮點。以用友2008年收購方正春元軟件為例,海通證券分析認為,該收購將增厚2008年用友凈利潤超過10%。
“價格是關鍵?!边_晨創(chuàng)投執(zhí)行總裁肖冰認為,這是目前此類并購達成的最重要條件。比如項目公司凈利潤水平能夠達到5000萬元,而上市公司的市盈率為30倍,如果收購價格打9折,項目公司的上市價值可達13.5億元,雙方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談判。
具體而言,在這些洽購中,上市公司多采用定向增發(fā)的方式,項目公司以資產入股,之后獲得上市公司的股份。項目公司的大股東一般需要鎖定3年,而PE作為項目公司的小股東,在獲得上市公司股份1年后,就可以退出。
肖冰認為,整體經濟不樂觀,一些上市公司的業(yè)績都受到了影響,通過并購能提升業(yè)績快速增長,這直接推動了上市公司和PE投資過的項目親密接觸。除了用友軟件外,多家上市公司都在主動和一些項目公司接觸。
記者了解到,國內一家已經過會但還未正式掛牌的紡織類準上市公司,目前也正在和一些項目公司接觸,希望通過并購,早日實現上市計劃。目前這些洽購都進入了實質階段,有可能成為PE借殼退出的率先案例。
雙面圖譜
收購上市公司,或者被上市公司收購,正成為當前PE退出的兩種主要方式。
“如果公司的利潤水平能夠超過1億元,比較適合買殼,利潤水平較低的情況下,則可以考慮賣給上市公司?!遍L安私人資本合伙人劉志峰告訴《中國經營報》記者,國內的中小板重新融資可能需要3年~4年的時間,創(chuàng)業(yè)板開閘的時間也未定,估計多種借殼方式將會成為后期PE退出的重要選擇。
而事實上,由于經濟的波動,一些之前盈利能力較強的公司,利潤水平在下降,甚至出現了最后無法買殼的情況。比如軟銀賽富投資的福華通達項目,2008年曾傳出借殼ST東源的消息,不過由于福華通達公司受經濟影響比較大,未來盈利預測極為不確定,所以借殼最終未能形成有效的董事會決議。
因此在PE退出從IPO轉型的初期,比較成熟的盈利項目多數希望被上市公司收購。
肖冰認為,相比產業(yè)資本,上市公司之間的并購其實更容易獲得平均的市盈率水平,價格更為透明,這對尋求退出的PE來說也較為有吸引力。一般來說,由于多是高市盈率的公司并購低市盈率的公司,因為前期中小板的漲幅比較大,中小板上市公司發(fā)起的并購也可能會比較活躍。
記者了解到,有一家PE機構,甚至在產業(yè)資本并購完成、在其他投資機構全身而退后,最后時刻仍然選擇了保留在新公司的股份,擬把公司培育上市后再退出。產業(yè)資本和上市公司之間所給出的價格差異可見一斑。
不過在多數上市公司市值巨降的情況下,也有相反情況,中金公司直投部門的董事總經理陳十游就透露,該公司近期在國外操作的一個項目,就是先通過并購把一家上市公司變成非上市公司,然后再和其他產業(yè)項目合并,準備后期做大后再擇機上市。
另外,由于通過上市公司定向增發(fā)的方式并購,PE的退出有一定的鎖定期,而買殼上市的流動性更好,因此一些急于退出的基金更愿意選擇買殼上市的方式。
多重角力
不過從國內的情況來看,今年以來,除了一些PE以直接投資的方式參與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(fā)(PIPE)已經實現外,無論是前述被上市公司并購還是買殼上市,都還未真正實現,PE借殼退出仍在面臨多重角力。
深港產學研創(chuàng)業(yè)投資公司的董事長厲偉告訴記者,雖然一些基金的退出壓力比較大,但PE和VC(風險投資公司)多是項目公司的小股東,并購是否達成一般還要看大股東的意見?!叭绻①彺_實對項目公司的發(fā)展有利,成功的可能性就較大,因此PE不能以犧牲項目公司的利益而主導退出?!?/p>
上海創(chuàng)業(yè)投資管理公司的董事長陳愛國表示,產業(yè)資本和上市公司雙方的價格分歧也會加大并購的難度。比如他認為一般產業(yè)資本當前的并購市盈率可能不會超過5倍,但和上市公司之間則可能難以達成一致。
劉志峰告訴記者,比如買殼上市,買方一般都希望殼能夠剝離壞賬,以干凈的殼交易,但這個過程中,談判就會比較復雜,還可能面臨一些法律風險,拉長了周期。但是相比借殼退出等方式,IPO的豐厚回報仍然左右著PE的最后決定。“如果今年年底,IPO還無法重啟的話,再來討論借殼上市的方式不遲”。有這種想法的PE不在少數。
(責任編輯:djj)